众所周知,2024年的汽车市场竞争格外激烈。开年,比亚迪就引发了圈内降价潮,将两款新车型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的起售价大幅下调至7.98万元,目前多家车企如五菱、长安、哪吒汽车、吉利、小鹏、零跑和凯迪拉克等纷纷公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,共同加入了这场“价格战”。

不仅如此,广汽埃安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参与者,也选择了跟进降价的策略。不仅推出了售价9.98万元的埃安Y Plus星耀,还官宣AION S MAX星瀚、AION V Plus 80Max降价23000元,在短短五天内,埃安汽车三度降价。在这一系列的市场策略下,新能源汽车品牌在销量和排名上都有显著提升,同时也加剧了车企间的竞争。

然而,降价真的能成为车企的救命稻草吗?或者说,这样的竞争方式真的能够持久吗?俗话说:“没有垃圾的产品,只有垃圾的价格。”降价的确可以在短期内吸引消费者的目光,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,但长远来看,仅仅依靠降价并非长久之计。降价可能导致车企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,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和服务下降,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,也损害车企的品牌形象。
因此,面对这场降价潮,车企需要更深入地思考,如何在保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同时,寻找更为合理和持久的价格策略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。在这方面,比亚迪和埃安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虽说比亚迪降价,但也保障了产品力,并没有因价格而缩水质量,无论是之前的DM-i超级混动技术、刀片电池和e平台3.0的“老三样”,还是最新的“云辇平台”“易四方”“CTB一体化车身”新三样,可以说都助推了比亚迪销量的起飞。同时比亚迪还打通了全产业链,控制了上下游产品的生产,才能不仅避免其他企业在关键技术上“卡脖子”,还能让企业从抗成本变成控成本,这才有了弗迪电池、比亚迪半导体等自身核心零部件供应商,才能带来7.98万元秦PLUS这样极致产品力的车型。

细细观察,广汽埃安也并不是只通过“降价”来吸引消费者,而是在自研能力、智驾、海外市场开拓等方面来做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。特别是在智能驾驶领域,埃安取得了十足的进步,去年获得L3测试资格和开始进行L3路测,以及不到三个月后昊铂GT高阶智驾3L版正式上市,展示了埃安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。同时,埃安还将进一步深入东南亚市场,在泰国建设的工厂也将在今年正式投产,不断开拓市场,不局限于国内。

在降价、自研、产业链建设、智驾以及出海等因素的影响下,比亚迪开年在订单量上就获得了回报,秦PLUS荣耀版上市首周,订单量就已经来到了23590辆,而周末线下看车的用户同样络绎不绝。而在宣布升级优惠后,埃安的订单数量即将迎来大涨,目前单日订单量接近1600,整月销量有望突破5w。

总之,降价固然是提升市场份额的一种手段,但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单纯依赖降价显然不足以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。要想在这场竞争中成功突围,新能源车企必须在产品研发、技术创新、市场策略、品牌建设等多个维度上进行全面提升。在这场战争中,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、未能形成自身独特品牌特色的车企,恐怕会在这场风暴中摇摇欲坠,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