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年春节假期刚过,比亚迪就打响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降价的第一枪。表面上看,比亚迪再次对合资燃油车发起了一场冲击。但更深层次的,这是又一轮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态势的重大转变。目前,五菱、长安、哪吒汽车等国内主流车企也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。可以预见,降价会是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旋律。

与大部分消费市场类似,降价是促进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大环境,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参与者,广汽埃安同样选择了降价策略。此前,其推出了售价9.98万元的埃安Y Plus星耀,并紧接着对AION S MAX星瀚、AION V Plus 80Max降价23000元。

对于广大普通消费者而言,这一轮降价绝对称得上狂欢。而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讲,如何更好地定价则成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。毕竟其不仅影响着自身后续的生存状况,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的后续走势。不过一味盲目的跟风降价真的好么?虽然短时间内的降价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的竞争力,但却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。最明显的例子是,15万元以内的A级车卷的飞起,却基本没有影响到B+C级车的销量根基。因此,这种饮鸩止渴的、“杀敌800,自损1000”的降价促销并不适合长期使用。

在笔者看来,国产新能源车企想要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围,适当的降价只是手段之一,更重要的是增强自身的产品竞争力、技术研发以及人性化的创新功能。同时,车企还要将目光放的更长远,不仅仅只将战场局限于国内。以比亚迪为例,其不仅做到了“人无我有”,也实现了“人有我优”,DM-i超级混动技术、刀片电池、e平台3.0、“云辇平台”、“易四方”、“CTB一体化车身”等产品都极具代表性。
当然,车企想要在激烈的厮杀中存活,还需要优化成本管理和运营效率。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曾表示,“埃安不仅要造车,相关行业的上游和下游,我们都介入。”正是因为掌握了一整套完整的上、下游产业链,手握核心技术,比亚迪才敢推出7.98万元秦PLUS。

此外,智驾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,它也正在成为一些车企突围的利器,比如华为问界。华为的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成为了不少消费者选购问界M7的一个主要原因,优秀的智驾体验让问界M7成为了当前最热销的造车新势力车型之一。不仅如此,拥有HarmonyOS智能座舱赋能的问界车型,对消费者同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。

出海,俨然正在成为近年来中国车企避免国内价格战的另一个好方法。不同于中国的存量市场,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售价更高,而且还处在蓝海阶段。在这一点上,奇瑞成为了国内同行的标杆。在今年2月份,奇瑞出口销量超过8万台,占到了总销量的近60%。
综上所述,建立完善的自主产业链、布局智驾、出海是当前国内车企突围价格战的最有利方式。而已经在这些维度都实现亮眼表现的企业并不多,比亚迪和埃安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。以埃安为例,在2022年其便完成了三电自主产业化布局。在智驾方面,埃安已获得广州市交通局下发的《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通知书》,正式拿到L3测试资格。目前,拥有L3级自动驾驶“准驾资格”的昊铂GT高阶智驾3L版已正式上市。海外市场方面,埃安已深度布局东南亚市场,并在泰国建设了工厂。今年1月,埃安的海外销量首次突破3000辆。
一系列的努力,让埃安成为了去年销量仅次于比亚迪的国产新能源品牌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埃安销售的车型均为纯电车型,不包含混动。

总体来看,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会比以往更加激烈。伴随降价浪潮的来袭,国内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,而竞争力不足、产品力差的车企会加速退场。而如何生存下来,比亚迪和埃安已经给出了正确答卷。